2025年3月17日,河南南云律师事务所成功举办“智能法律工具应用与实务”专题培训,特邀iCourt专家马瑞枫担任主讲嘉宾,围绕智能法律工具的功能解析、场景应用及未来趋势展开深度分享。活动现场,律师们积极提问、交流经验,律所主任团队结合实务经验发表观点,为法律行业拥抱AI技术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方向。
一、培训亮点:AI工具如何赋能法律实务? 马瑞枫老师系统讲解了当前主流智能法律工具的核心功能,涵盖类案检索、合同审查、法律文书生成、数据分析等领域,并结合实际案例演示操作技巧。例如: 类案精准匹配:通过AI工具快速检索相似案例,结合裁判文书网数据,自动提炼争议焦点与裁判规则,辅助律师预判案件走向。 合同智能审查:基于大模型的语义分析能力,自动识别条款风险(如违约责任模糊、权利义务不对等),并生成修改建议,效率较传统人工审查提升80%48。 法律文书一键生成:输入案件要素后,AI可自动生成法律意见书、主体的法律适格审核等文书初稿,律师仅需专业审核,大幅节省调查海量数据的工作时间。 二、观点:理性拥抱AI,工具与专业并重 在交流环节,南云律所多位主任与律师结合实务经验,分享了对AI技术的思考: 马骥律师:“不迷信AI,但需正视其价值。AI的类案推送虽高效,但案件细节的差异化仍需律师甄别,避免陷入‘数据依赖’陷阱。” 魏红旗主任:“善用工具者胜。强调律师应主动学习工具,将其转化为竞争力。” 吕幸乐副主任:“AI无法替代法律人的温度与创造力。最终客户沟通与策略决策仍需律师主导。” 张千行副主任:“AI工具的效能取决于数据训练与场景适配。‘天下无免费午餐’,律所需积累自有案例库,定制化优化模型,才能让AI真正贴合业务需求。”
结语
南云律师事务所此次培训,不仅是一次技术应用的交流,更是一场关于法律人如何与AI共生的思想碰撞。正如魏红旗主任总结所言:“AI是律师的‘副驾驶’,而非‘方向盘’。”唯有主动拥抱变革、深耕专业能力,才能在数智化浪潮中立于潮头。